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http://bz.scbdw.cn
 
 
 
 

 

 

首页 部门动态工商质检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党风廉政政策法规科技教育三农在线旅游美食卫健|市场监管交通建设
小学语文“冷课堂”的成因分析与策略初探
2017-03-20 20:00:40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苟志红
      四川报道讯(何俊蓉)小学语文中高段课堂上,很多时候课堂气氛不浓,师生互动不起来,致使教师很多时候自问自答,学生根本就不与与老师产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缺少活力,课堂陷入冷场,这种课堂冷场现象笔者权且称之为“冷课堂”。
一、    原因分析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融洽,而一到中高段大多数学生就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了,举手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沉默无语应对。在我们周围,不乏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为什们小学语文中高段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呢?”其中的原因颇多,有学生的,也有教师的,但更多的是教师的原因。
(一)     学生原因分析
1、    学生语文基础差。(1)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接受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在低段学习成绩还好,但随着课程知识的加深,慢慢的就消化不了。(2)有的学生生性顽劣,管不住自己,贪玩好懒,学习自然而然就学不懂,致使语文基础越来越差,进入高段学习更难接受理解。所以,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根本就答不起。
2、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有的学生本身就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也有的学生因为不喜欢语文教师(或许教师太严厉;或许教师在处理学生纠纷等方法不妥,令学生不服;或许教师对某些学生的关心不到位,甚至嘲讽冷落,或许不喜欢老师的性格,等等),所以也就不喜欢语文课堂,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情绪,提不起学习兴趣,也就没有兴趣回答问题。
3、学生畏惧,不敢问答怕出错。某些学生面子浅,怕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错,遭到学生的嘲笑起哄,老师的冷眼,甚至是教师的某些惩戒,因而即使心中已有答案,也不敢举手示意回答问题了。
4、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1)由于有的学生天性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因而无法控制自己搞小动作,没有听讲,也就不知所云.(2)有的学生因为身体原因、心情原因没有精神听课,也会导致无力回答老师的提问。
(二)教师原因分析
1、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备课位居教学“六认真”首位,因此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1)有的老师有时候课前不备课,等到上课铃声一响,拿起课本就去上课,结果在讲课中有可能出现思路不清晰,层次不清楚,提出来的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回答。(2)也有一些老师,因为提前没有备课,对课文要掌握的知识点不够熟悉,影响其判断力,导致不敢深讲,只能是浅尝辄止式的三言两语讲完。(3)语文课的很多课文要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事迹等,而没有提前去了解,再加上记忆中没有知识的储备,那么在教学中你只会照本宣科,没有更新奇的知识传递,学生听得也就平淡无味。        
2、教师自身素质欠缺,知识不够丰富。有的教师平常不爱读书,知识匮乏,视野狭窄,教学基本功单一,课堂上只是一味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本来学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知识仍然是唾沫横飞地讲解,学生兴趣索然无味。
3、教师语言平淡,不够幽默。一堂课整整40分钟,有的教师上课至始至终都是一个语调,没有激情,学生听着听着就会恹恹欲睡。有的教师的语言枯燥,不善于变化,没有趣味性,学生则提不起学习的兴致。
4、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常有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是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而是简单粗暴地评判学生的回答。要么就是“答对了”,要么就是“答错了”,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还进行打击,不是脸色漏出鄙夷神态 就是言语讽刺。这样,就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一线教师都会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向学生提出一个稍难问题时,担心时间不够怕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给学生预留的思考时间不够,还没有等到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就匆匆忙忙地把答案抛出来了,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就会养成不动脑筋等现成答案的习惯。
6、教师不善循循善诱,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足够的耐心。当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点难或有点模棱两可的时候,教师没有耐心的进行引导,想急于求成直接就中断学生的回答,使学生思维受挫。也有一些老师总是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全面性,想让学生的答案完全符合自己设定的标准答案,几经引导,学生就是不进老师的“圈套”,教师也就偃旗息鼓,直接说出答案了。
7、教师的提问不合理。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2)、提问没有新意,翩翩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3)、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 都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4)提问模棱两可,学生抓不住问题的重点,不知怎么回答。
8、师生缺少平等对话。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教师以传授知识为本,形成了“一言堂”的模式。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静静地听或记,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轨道之中,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在课堂上做默默的听众。
9、教师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设备不娴熟。部分中青年教师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不熟练,讲课与操作设备不同步,使之课堂环节间歇停顿,影响师生互动的共鸣。
从上述分析情况看来,导致“冷课堂”的出现,最大的原因不是学生,而是我们老师自己,我们不应该怪罪学生有问题,而是应该好好地反省自我、分析自身原因,对症治病才是。
二、策略初探
(一)激励学生勇于回答的策略
1、使学生明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好处,从自身意识上认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对发展自我和促进课堂生成的诸多作用。(1)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学生回答问题收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同和赞美,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以此培养了勇气和自信心。(3)与同学分享交流,思维火花的交汇与碰撞,受到启发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4)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系,又能激发竞争意识。(5)通过交流、反馈、探究,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6)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师生双向互动,学习氛围良好,促进对知识的快速吸收。
2、树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勇气与信心。课堂上,教师质疑,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形式多样的激励评价,激励评价可以是充满丰富赞美的语言、得体优美的肢体语言、恰如其分的神态语言等,尽量避免贬低侮辱学生自尊心评价行为,少用简单粗暴的评价语。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评价犹如春风拂面般温暖,使其充满信心和想要回答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激情。评价语要富于变化,可以围绕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顺势评价。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情感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不能简单地评价为你读得很好,读得不错或读出了作者的快乐和无忧无虑,可以这样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快乐的小孩,谢谢你!”又如,“你能从关键的词句中分析出了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分析得恰如其分,你简直就是一个小诸葛”。像这样的评价不仅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与勇气,使学生感受到激情、兴奋与喜悦,还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艺术。
3、多组织语文学科形式多样的趣味实践活动。语文学科若是经常性只是教与学、讲与听,学习的过程势必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针对学科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激情,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既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语文,又能拓宽知识视野,增长见识。
4、呵护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应该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多深入学生中,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及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误会与矛盾,消除心中的烦恼。特别是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外,缺少父母的关怀,所以关心他们在校的吃、住、行等,给他们关怀,给他们温暖,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犹如父母的那种父慈母爱,彼此亲近。
5、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课余,教师应多与学生参与学校各种有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师生情感,拉近距离,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意接近、乐于接触,自然而然学生也乐意在课堂上表现,不是那么害怕,因为你的亲和力已经扎根他们的心底。
让学生爱上语文。
(二)教师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的策略
1、做学生心中崇拜的神。常言道,要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拥有一桶水。如今,在现代化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有足够深厚的功底,还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功底也不再是单一的,需要丰富专业知识、娴熟的现代化运用技巧、善于表达的语言艺术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等等,所以,要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圣神之神,让他们极其地崇拜尊敬、顶礼膜拜,就得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努力使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型全能人才。
2、掌握提问技巧。
  语文课中,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使提出的问题有效,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回答,应把握以下几点: 
(1.)注重问题设计。
  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重点和关键,或仅仅限于较低水平。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首先,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其次,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2.)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
  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尽量避免反问,因为反问的问题,往往要求学生直接说出结果。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重新表述,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随后又重新表述时,学生的思路被打断,有时重新表述的问题与最初的问题不同,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不会出现提问后为帮助学生理解而重新措辞加以说明的情况。教师可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即将提出的问题,如:"我提出一个问题请你思考"、"我提出一个问题,看谁答得好",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3).处理好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教师提问后,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
  (4.)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如果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时机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如果把课堂提问加以分类,似乎更容易把握住提问的时机,使提问更加科学。课堂提问可分为新授前的复习提问、过渡提问,讲授中的突出重点提问、化解难点提问,小结中的知识总结提问,还有为激发兴趣而设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问、应用性提问等。这些提问应用得及时,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5.)要注意发问的方式
  教师发问时,应当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一遍之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发问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有些教师往往依照学生的座号、点名册上的顺序依次发问,这种机械的发问方法,虽然可以使发问的机会平均分配于全体学生,但是因为发问既有一定的次序,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轮到哪位学生解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师发问时,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这一问题,应该轮到谁去解答,因而全班学生就不得不注意了。不过教师发问的机会也要平均分配于全班学生,不要只向少数聪明的学生发问。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需要停顿,有等待时间,等待时间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
  (6.)及时做出评价。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不拘一格,并根据问题的难以程度及学生现状注重激励,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
3、使用激励性评价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激励、亲切的语调去鼓励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学生的学习兴趣。(2)评价语言要幽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开心、快乐、愉悦中兴奋地学习、积极回答问题。(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评价相结合。评价时应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结合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4)教师平时要做到厚积薄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评价更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新课程理念有深刻的、独到的认识与见解,才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评价语。因此,平时要多积累、多倾听优秀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语,从中吸取精华,结合自身课堂,灵活变通运用。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把握学情,预设学生回答问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构思应变方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因时、因景、因人零时处理,做出适当、贴切的评价语。
总之,当我们在语文教学时,遇到“冷课堂”现象时,我们不必惊慌、也不必气馁,应立即冷静下来思考,到底是我们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达到我们理想化的效果,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喜欢语文课堂、积极踊跃回答问题。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天池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何俊蓉



0
热门图片
巴州区第七
南江县八庙
南江县八庙
平昌县青云

技术支持| 法律顾问: 四川法奥律师事务所 四川蜀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18. 成都盛世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蜀ICP备130234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