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报道讯(任红成 邹智勇)规划“一张宏图”。将北部11个乡镇,打造成养身、养心、养性、养智、养德“五养圣地”;在中部20个乡镇发展森林休闲、体育、养老、文创、康复等项目,打造森林康养“休闲福地”;将南部17个乡镇,打造乡村森林康养“体验高地”。
建设“三大基地”。依托核心景区、农业园区、康养社区“三大平台”建设康养示范基地,推进景区、园区、社区“三区同建”,在光雾山核心景区建成标准化康养步游道3公里,建成森林康养营地3万多平方米,建成森林木屋60幢;结合新农村建设,建成特色体验园区310个,总规模达130万亩;建成桥亭精品康养小镇和醉美玉湖、七彩长滩、休闲槐树等15个精品康养村落。
突破“三大瓶颈”。突破投资主体、品牌树立、市场培育“三大瓶颈”增强森林康养投资和提高森林康养综合效益。先后出台奖励扶持政策18条,设立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创新创业基金3000万元、特色农林产业担保基金5000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3亿元,带动全县各类康养产业经营主体投资超过60亿元;先后成功引进四川中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七彩林业公司、香港汉基集团等31家企业投资森林康养产业;培育康养专合组织55个、康养人家1180个;先后承办环中国自行车赛、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国际拔河邀请赛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邀请央视、央广等国家知名媒体,中国曲艺家协会等艺术团体和李谷一、王宏伟等知名艺术家体验宣传光雾山康养产业,提高了森林康养产业的知名度。
创新“三大机制”。创新统筹推进、要素保障、利益联结 “三大机制”激活森林康养内生动力和活力。建立“一把手”责任机制,成立专门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森林康养纳入“十三五”规划和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总体规划,出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意见实施;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强化智力支撑;整合生态建设、扶贫产业、森林公园等项目资金1.55亿元,集中打捆投向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建立部门联席会议、督查督办、考核激励等制度;配套完善路网、电网、水网、通讯等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康养旅游干环线公路300余公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探索旅游景区、康养核心景区收益分成长效增收机制,年实现旅游收益分红1000万元。紧扣脱贫攻坚,探索创新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带动全县15万余人参与森林康养产业,年人均增收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