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融入脱贫奔康伟大实践
冯键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何平主持 余先河出席
10月10日,我市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冯键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平主持,市委副书记余先河出席。
冯键在讲话时说,近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广泛好评。平昌县、巴州区、通江县关工委等11个单位,宋仕珍、周尚聪等25名同志分别荣获全国、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许多关工委老同志不顾年迈、不辞辛劳,积极投入关心下一代事业,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冯键指出,要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巴中的明天。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巴中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特征明显,截至目前,全市有留守学生17.9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8万人,“五失”(失学、失亲、失管、失足、失业)青少年3972人、困境儿童3664人、孤儿1872人、重度残疾儿童1276人、重病儿童519人,他们是全市31.83万贫困人口中重要而特殊的群体。做好他们的教育帮扶工作,既关系他们自身的前途和命运,又关乎巴中脱贫奔康,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省委王东明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把握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冯键要求,要主动担当使命,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融入脱贫奔康伟大实践。当前,全市上下正集中精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场场都是硬仗、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特别是做好留守困境儿童、“五失”青少年关爱工作尤其重要。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关工委一定要担当使命、务实作为,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脱贫攻坚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抓好铸魂工程。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到关爱工作各个环节、贯穿于青少年成长各个阶段,切实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和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共识。要抓好关爱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全面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时,要重点抓好留守儿童、困境和“五失”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工作。要抓好固本工程。各级党委要严格党建带群建要求,围绕“领导班子建设好、相关部门配合好、老同志作用发挥好、活动经常效果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的标准,进一步抓好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关工委的整体水平。
冯键强调,要汇聚工作合力,奋力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新形势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核心在党、关键在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关工委务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作为,在最广领域、更大空间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全力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要健全领导体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每年定期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提出工作要求、部署工作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要全面履职尽责。市、县(区)各级关工委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自身职能优势,积极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齐心协力把各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要发挥“五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关工委这支特殊的“五老”队伍,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好、保护好,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健康上关照;要大力宣传“五老”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让他们在脱贫奔康大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同时,也衷心希望全市“五老”同志乐于奉献、创新作为,继续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引导人、关爱帮扶的热心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人,为推动巴中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何平在主持时要求,要及时传达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实质;要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工作落实;要加强关工委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传龙宣读了省关工委、省委老干局、省精神文明办、团省委表彰决定。
会议代表省关工委等单位,为我市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进行了颁奖。
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熊光林作了工作报告。有关单位和个人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前,与会同志还深入平昌县同州街道、汉王庙社区、水宁寺镇关工委和水宁寺镇中心小学,参观了基层关工委“六好”建设和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活动开展情况。
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长云,市政府副市长袁闻聪,市政协副主席杨白华出席。参加会议的还有市关工委全体成员,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区)关工委主任、执行主任、办公室主任;受到省关工委等单位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关工委联系的十个乡镇(街道)关工委主任,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
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现场会参观侧记
深情关爱下一代携手同心育英才
10月10日,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召开。当天,参会人员先后到平昌县同州街道关工委、汉王庙社区关工委,巴州区水宁寺镇关工委、水宁寺镇中心小学等地就基层关工委“六好”建设和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建设信息平台
共享关爱成果
平昌同州街道办事处文化街社区的14岁女孩余沐柳,呱呱坠地便被遗弃在平昌车站一小巷里,流浪汉余仲伍发现后将襁褓中的小沐柳捡回了家,住在原福利厂破产后废弃多年的工棚。“父女”俩都是没有户口的“黑人”。余仲伍靠拣破烂卖点钱“养家糊口”,但饱一顿饿一顿,难以维持生计。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关工委主任胡勇烈得知情况后,亲自与辖区派出所、社区居委会同公安机关协调,完善了“父女”俩合法的户籍手续,为他们解决了低保、廉租房补贴及爱心生活救助。
近年来,同州街道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奉献担当精神,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我的梦”、“三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儿童、“五失”青少年的“1+1”结对、“两助一帮”、“三联五失五助”、“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关爱帮扶活动,呈现出党政抓党建促关工,抓脱贫攻坚促关爱帮扶,关工委成员单位主动履职担当责任,“五老”无私奉献,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来到同州街道关工委信息平台操作室,相关负责人演示了5月20日开通的同州街道关工委网站平台操作。平台分为首页、“六好”建设、关爱帮扶、“五老”风采、家校互动等五大板块,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收集、编辑、发布相关信息,定期维护更新。与会人员表示,该平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实施网络服务管理,共享关爱成果,实现新常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困境儿童、“五失”青少年、留守儿童得到全社会关爱、帮助,在温暖环境中健康成长,立志成才。
建立五大机制
扶志结合扶智
“关心下一代,要将精神鼓励和物质帮扶相结合,努力促其立志、立德、成人、成才。”这是平昌县同州街道办事处汉王庙社区关工工作理念。汉王庙关工委成立于2013年12月,但已连续三年荣获“六好”关工小组,共接待相邻市、县考察、学习、指导十余次,探索出了独特的“五大”工作机制。
一是有宣传、有投入、有培训、有人员、有阵地、有设备;二是辖区活动项目有规划、有筹备、有步骤、有记录、有信息反馈、有社会效果、有目标进度;三是建立《失亲儿童花名册》《留守儿童花名册》《五失青少年花名册》《惠民政策关爱青少年登记表》《爱心帮扶困难家庭青少年登记薄》五本基础台账;四是结合留守、失亲、孤残儿童实际情况,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三联帮扶模式;五是开展对五失(失足、失业、失学、失管、失亲)青少年的摸排到位,做好“五助”(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助业)工作到位。
目前,社区拥有宽敞的办事服务大厅、戒毒(康复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养老服务站、青少年图书阅览室等“六站一平台、八室一厅一所”的综合服务场所。成立帮贫扶困队、应急抢险队、义务劳动队、“红袖章”治安巡逻队、“同州大叔大妈“志愿服务队、文艺演出队等包括志愿者150余人,已帮扶“失亲”儿童4名,留守儿童62名,为20户困难家庭申请解决了廉租住房,为45名失业青年培训就了业。
“真正将各项活动内容融入到创建‘六好’基层组织活动中,真抓实干,实现‘领导班子建设好,相关部门配合好,老同志作用发挥好,活动经常效果好,制度建设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在参观完留守学生之家、戒毒中心、体育活动室等阵地建设之后,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熊光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平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关工工作,确保了关工委有钱办事、有阵地办事,有人办事,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推广。
情洒留守儿童
呵护健康成长
巴州区水宁寺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关工委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不断强化组织、落实经费、完善人员、抓实阵地等建设,切实把关工委工作与党建、扶贫、“双创”、学校教育等有机结合,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走进巴州区水宁寺镇中心小学,一进校门,一座刻有“上善若水,宁静致远”的八个大字的石碑格外显眼。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60%的学生都是留守学生。在操场旁,家长课堂、学生课堂、教师课堂、爱的诉说、爱的传递……一排排图文并茂的展板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注意。展板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学校对学生们的关爱。
学校把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单位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计划、措施、经费、督查、考核“五落实”。主要通过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红烛”教育基金牵线帮扶、专项经费资助、“三爱”教育主题活动、电话反馈、吃住陪伴等形式,设置“爱心小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站”亲情沟通室、乡村少年宫等载体,对留守儿童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网络地帮助与培养,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来到该校的绿色网络室和爱心小屋,同学们正在认真学习电脑技术,学生给与会人员展示了亲情远程视频。随着一阵电话铃声响起,在教室墙面上的一台电脑接通了学生远在外地务工的父母的电话。“喂,妈妈。”“孩子,最近在学校成绩咋样?家里冷吗?一定要多穿点衣服”……学生与父母通过视频进行了聊天,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了微力量“爱心存折”活动。每名学生都拥有一本爱心存折,上面填写了自己的名字、班级、性别、年龄等,里面的内容全是志愿服务。4月5日,在学校给杨豪同学讲题五分钟;4月12日,在街上扶人过马路长达2分钟……这是五年级一班学生厍杉淋的爱心存折。“爱心存折的初衷就是鼓励小朋友从小培养好品格。”该校负责人表示,希望爱心存折能帮助孩子们积攒更多正能量,也给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