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推动民族地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2-11-18 15:20:53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admin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找准发展路子,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56个民族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民族地区还普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要创新举措,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结合实际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共同团结奋斗,推动各民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让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里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构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努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民族地区人才缺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是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要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发展唯有人才作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形成适应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勇于担当的民族地区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携手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布拖县委组织部 郑瑞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