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文旅融合开始以一种全新模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作为非遗和旅游融合的十大优秀案例之一,具有崭新澎湃的生命力,其不再局限于所在地方区域的单一形态,助力城市与乡村广泛互动、文化与旅游深度互融,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体验,为凉山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带动了大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极大地推动了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倡导有序传承 先保护再开发
要使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须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有效利用,要尊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在旅游资源中的作用,以此促进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
凉山自治州火把节始终进行以保护为前提的旅游开发。围绕火把节而规划和展开的旅游,始终突出体现着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的坚守,以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为首要目标、以旅游开发为次要任务的原则,推动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重视非遗项目存续力。始终对保证和提升非遗项目存续力、保证旅游使非遗传承人及相关社区受益以及促进非遗传承及如何维持非遗生命力等有着明确意识,并能在不同的环节予以贯彻。这不仅保证了相关非遗项目在一个合理、恰当地保护框架下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而且为当地相关旅游业取得丰硕成果并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构筑了坚实根基。
实施双向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春节黄金周,西昌市累计接待游客165.91万人次、同比增长137.59%,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6.39%。其中,过夜游客63.15万人次、同比增长198.86%,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65.27%,一日游游客102.76万人次、同比增长111.01%,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3.17%;旅游收入171217.4万元,同比增长262.61%,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4.92%。
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关系,不仅可以实现双向发展,而且可以有效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可以为文化资源提供发展空间,通过建立起多样的旅游及休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文化,从而提升本地文化的知名度,增加本地的影响力。乡村文旅产业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村发展。在更好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创新文旅业态 打造特色品牌
积极开发文化产业,以文化旅游为引领,实施文化旅游规划,有助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构建文化旅游发展体系,同时有助于提倡文化旅游的理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推进文化旅游的模式创新,铸就特色文旅品牌,牢牢把握文化旅游发展的主动权。
当下,凉山州应以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为牵引,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围绕人文历史遗产和自然山水景观,打响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多元融合。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围绕人文历史遗产和自然山水景观,打响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多元融合,努力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州向文化旅游强州转型升级。(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张紫夷;布拖县委组织部 胜以莫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