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奠基幸福路 求索奋进创辉煌
2015-11-09 13:27:57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向经纬

——前进中的巴州区第十二小学
四川报道讯 巴州区第十二小学主校区位于巴城西郊。学校始建于1951年,系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服务于2个社区、6个行政村,共有教学班24余个,在职教职工52人,现有四川省小学数学教学名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2名、区首席教师1名、市、区骨干教师、模范班主任11名,其中本科学历教师占54%,专科学历教师占46%。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24人。
思想引领 铸就管理灵魂
“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罗说:“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们用最好的方法干”,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制度规章再完善,难免百密一疏,物质条件再优厚,总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而把学校办学思想引入管理,让管理富有灵魂,不仅可以弥补制度的不足,而且能够彰显以人为本,让校园幸福和谐。
一、紧贴校情,定位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是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思路。然而,学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因而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是人、财、物的统一体,各校情况千差万别: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建筑、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师生、不同的习俗,还有不同的财力等。所以,校长要将自己的办学思路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文化底蕴、师生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于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
巴州区第十二小学原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后来撤乡并镇,城市扩展开发,学校更名,编入城市小学序列,政府规划选地迁建,在学校发展中无不凝聚党和政府的关怀,人民群众的信赖,为了感恩回报,同时结合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以“大爱教育”为核心,定位于“以爱育爱、大善大智、健体修心、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确立了“秉德悟道,大爱天下”的校训,树立了“让每个生命在大爱中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大爱教育文化。如今,大爱思想已根植校园,走进了师生心灵。
二、紧扣思想,铸就管理灵魂
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创新的过程,管理又是“堵”与“疏”的学问,因而学校管理必须有思想统领,而不是校长的个人意志。那么,管理的思想应该怎样确定呢?事实表明,紧扣办学思想的管理,才是最有说明力的管理,否则就会形成个人主义,拍脑袋决策,偏离学校发展方向,不为师生所接受。学校从三个层面紧扣办学思想,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制度层面讲“真爱作为”。学校把“真爱”融入教师誓词、学生誓词,融入值班值周、住宿生管理、食堂就餐管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营养工程管理、贫困住校生生活补助等制度之中。管理制度讲“真爱”,目的在于使师生都能达到“作为”的基本标准。
(二)过程层面思“至爱有为”。学校提出“一切努力只为学生发展”的口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爱育爱。从校长到领导班子,从教师到学生及家长,至尊至爱,爱心待人,爱心育人。特别是对待留守儿童,学校对点帮扶关心、及时家校联系、开展集体活动、组建模拟家庭,让他们入校如家,幸福成长。教育过程管理思“至爱”,意在培养学生“有为”。
(三)评估层面求“博爱大为”。学校在对班子成员的考核、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对学生的评价中都有“博爱”考核指标,每期两次,或问卷学生或调查家长,以期落在实处。学校对教师制定了“星级教师评比制度”,一星到五星,其中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均有具体内容在列,具有可操作性。学校在评估层面求“博爱”,旨在希望部分学生“大为”。
三、紧承理念,构建幸福校园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席卷全球,重经济而轻知识,重个人而轻集体,重享受而轻吃苦,重索取而轻付出,物欲横流,不一而足,以致爱心缺失,信仰淡泊,道德沦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现“中国梦”、构建“幸福中国”,该校“大爱教育”恰逢其会。学校以“让每个生命在大爱中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讲求人与人相帮,和平共处;人与校相爱,和谐共处;校与社会自然相适,幸福共处。正因学校大爱教育思想,初三学生董晓玉患红斑狼疮,全校师生慷慨解囊,尽力相帮,多年坚持,无怨无悔!她本人更是感恩回报,自强不息,勤奋努力,被评为四川省“十佳美德少年”,其事迹在四川卫视展播。学校专题片《大爱教育奠基幸福人生》荣获国家二等奖,校本教材《大爱奠基幸福路》深受师生、社会各界好评。
思想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大爱教育思想引领,学校管理更具灵性,学校更加和谐,师生更加幸福!
育人育心 提高教育质量
一、统一思想抓质量
为了“让每个生命在大爱中幸福成长”的办学理想落地生根,学校工作定位于“一体两翼”,即:以大爱教育为本体,以“重心下移,狠抓质量”为两翼,所谓重心下移即主校区由山上的东兴场迁至山下的陇桥新区。目标的确定,让全校教师有了方向、有了重心、有了责任;方向的选择,让全校工作有了信心、有了活力、有了干劲;思想的统一,为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校本培训推质量
近年来,该校利用教师例会前十分钟作了两件事,一是交流读书心得,二是交流教育小招,广读教育书,实谈工作事。每周一名教师登上主席台,其余都在下面当听众,从校长开始,人人亮相,讲时大家思考,讲后大家点评,杜绝了抄袭,讲出了实话,收获颇丰。同时,学校每年要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评出等次奖。将以上成果编辑为《大爱奠基幸福路》,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校本教材。此外,还采取以赛促研、以老带新、以培代训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三、借助科研提质量
该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承担了一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一个区级课题。在课题研究与实验中,把全校教师分别纳入各个课题实验研究人员之中,分定层次,据其能力各负其责,从而让研究成为常态,让实验成为惯例。只要教师的研究、讲课或实验中有可取之处,就给予表扬与肯定,特别突出的颁发荣誉证书,从而让教师感到科研其实也并不是那么难,从而增强自信,潜心投入研究。针对即将结题的市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学校配齐了各班白板,配备了笔记本及其它电脑办公设备,在硬件上满足了实验的需要,如今学校内外网均进入了每间教室、每台电脑,全校教师使用电子备课。每学期前组织骨干教师在网上、在资源库、在电教馆下载拷贝1至9年级各科教案及资源,作为参考教案,在教师个人备课方面给出备课模板,再提出分层要求: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教师,要求他们运用剪切、复制、粘贴等功能,作简单的补充修改;对于中间水平的教师,要求按照参考教案做精细修改,会插入视频、图片;对于基础较好的教师,要求自制一些课件,搞好课中使用的网页链接,帮带其他两类教师。教师的教案于课前按时传到教务处,教务处将其设为只读文件,全校任意一台电脑均可查阅。教务处的检查,也在内网上进行。检查后,形成总结发布在内网上。省时高效的办公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严格管理促质量
在管理上学校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制定教学成绩评比办法,针对九义校的特点,学校给各年级各科定出目标分数作为量标,考试成绩对照量标求系数,再分小学中、低、高、初中四段评比,排列名次。每期将分段第一名评为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并与学校班子合影。对于最后一名的教师,要求写出详细的质量分析,校长亲自查阅。对于量标的确定,每两期考试后会作一次微调,尽量促进各科平衡,每科都有第一名的情况出现,进而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二是星级教师评定制度。把师德考核、质量考核、安全考核等全部纳入评比之中,从1星到5星,开展争星活动,每星级按一定比例纳入绩效考核,其中质量考核定为重要指标。三是挂包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各挂包一个年级或村校,挂包一个班,挂包一批学生,同奖同惩,捆绑考核。四是每周通报制度。每周分教学、安全、政教、食堂四块随时检查抽查,并作通报公示,以加强过程管理。管理严格,水紧鱼跳,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巴州区打造首善教育,集团引领圈次考核中2014年位居第一名。
万里欲乘风,青山路更遥。好风凭借力,发展正当时。巴州区第十二小学正以发展进取的眼界、开放自信的姿态、敢立潮头的勇气、昂扬向上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克难攻坚、勤耕不辍,在巴中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高歌奋进,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