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八中故事
2016-06-20 15:12:17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经纬
四川报道讯 2015年12月30日,午后的冬日暖阳照在李秀泽一个月前刚搬入的新房上,阳光透过玻璃洒满房间,屋子显得亮堂堂、暖洋洋。
李秀泽是巴州区黄梁树村48户贫困户之一。一如深丘冬阳的难得,李秀泽的好日子更来之不易。
“举全校之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黄梁树奠定坚实基础!”巴州区第八中学校长鲜进斩钉截铁地说,要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在2016年底前黄梁树村脱贫摘帽,48户176名贫困户如期告别贫困走入小康。
鲜进的底气,源自从中央到地方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源自贫困群众的脱贫呐喊和殷殷期望,万众一心的脱贫攻坚战中,八中在行动。
李秀泽的好日子正源于这一背景。
巴州区曾口镇黄梁树村距镇25公里,距巴城55公里,是巴州区的一块飞地,与平昌的2个乡4个村相互穿插,属于高山村,其中耕地面积860亩,林地面积1100亩,全村有村道5.4公里,社道8公里。全村人口195户,719人,有正式党员16人,外出务工178人,劳动力372人,人均收入仅2530元,处于全镇倒数。没有主导产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无宽带网络,无有线电视,无广播电视。
贫困,给八中留下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样的“硬骨头”怎样啃?面对现状,区八中做出的选择是:
组建专门班子。支部书记、校长亲自担任驻村队长,选派工会主席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学校成立扶贫办公室主抓相关扶贫工作。
抓准扶贫的‘牛鼻子’。驻村工作队立即展开入户走访,摸清了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交通闭塞,二是人畜饮水困难,三是没有产业支撑,四是48户建卡贫困户大多因病、因残致贫,普遍缺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靠自身能力摆脱贫困的难度也很大。
针对这些问题,工作队制订出了相应的扶贫方案,包括5个小组全部通公路并打通2条出村公路;建设应急水井,解决吃水问题;建养殖基地等。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施行“菜单式”扶持。制定了贫困村 “七个一”:一个特色主导产业、一条硬化村社公路、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一套落实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对贫困户,全面解“七难”:稳定增收、便捷出行、安全饮水、住房改造、素质提升、看病就医、公共服务等难题。
一户一策断穷根。对有就业能力的,千方百计帮助实现就业;对有意愿发展特色产业的,全方位扶持发展;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因病致贫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生存环境恶劣的,推进异地搬迁,确保搬得出、有产业、逐步能致富……这是黄梁树村的一户一策方案。
立足黄梁树村山地多的有利条件,学校出台了优惠措施鼓励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李于高就是受惠的贫困户之一。“贫困户建圈舍、养殖土鸡有补助,并协助规划圈舍修建,指导科学养殖技术,养鸡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学校还会派人上门来帮助解决,今年,我们一家人可以过个好年啰!”李于高如是说。
养鸡鸭猪,几个月可以卖钱,求的是“短平快”,意在解决眼前的问题。抓好基础设施、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才是整村脱贫摘帽,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向。
目前,该村1、3、5社道公路已经硬化,2、4社道路路基已建成,跨境水泥路3条7公里已完工;建成蓄水池1个,解决了10户群众的吃水困难,其余4处饮水工程已规划上报审批;回引创业,总投资300万元、年出栏4000头生猪、流转土地100亩、带动贫困户10户的黄梁树种养专业合作社已实际投资80万元,建成圈舍3栋,整理土地20亩;6户贫困户24人的危旧房改造结束;对44户建卡贫困户给予5星评级授信,目前已有10户贫困户贷款40万元,20户贫困户借用产业发展周转金10万元,买回了仔猪、鸭苗、鸡苗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