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http://bz.scbdw.cn
 
 
 
 

 

 

首页 部门动态工商质检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党风廉政政策法规科技教育三农在线旅游美食卫健|市场监管交通建设
布拖县:“四点”发力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提质增效
2023-08-16 08:18:59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admin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治理,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布拖县聚焦解决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等问题,坚持“强党建”与“促自治”同步、“除陋习”与“树新风”并举,推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架构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更加显著,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
     找准基层治理“切入点”,在强化党建引领上精准发力,筑牢治理根基。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扎实抓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将195个安置点按照所在区划归96个建制村党组织、2个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安置点每个角落。在全县49个200人以上的大中型集中安置点全覆盖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指导制度,高效推动安置点治理工作。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将安置点后续治理工作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城乡基层治理目标绩效考评重要内容,建立县级领导联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部门驻村帮扶、村组干部(帮扶责任人)联系到户的四级安置点工作联系机制,建立起全覆盖、无死角的责任体系。三是充实治理力量。配齐563名村(社区)常职干部,689名村(居)民小组长、124名社会治理专干,2022年考聘9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夯实安置点后治理的“中坚力量”,每年对125个村(社区)的常职干部、第一书记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干部队伍。
     找准基层治理“根本点”,在“三治融合”上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一是群众自治增活力。持续开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在集中安置点所属建制村(社区)全覆盖建立村级配套组织,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极在各安置点推行“红黑榜”制度。针对依撒社区和龙潭社区,进一步优化惠民政策办理,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健全迁出地与迁入联动协作机制,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帮办制度,结合群众办理惠农手续需求,每周四组织涉及乡镇、部门工作人员到安置点坐班办公,就地办理相关手续;优化调整业务办理权限,将社区居民低保、事实无人抚养、特困供养等群众经常办理惠农政策权限由迁出地转移至社区代办,彻底解决居民办事“两头跑”问题,逐步构建政府治理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为民服务与居民自治有机结合新格局。二是法治保障强根基。深化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规范化建设,实现全县12个乡镇、125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全覆盖配备社区“一区一警两辅”和农村“一村一辅警”。构建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完成全覆盖,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在1万人以上大型集中安置点依撒社区投入540万元配套建设525个监控探头、13个报警立柱,完善智慧社区高清技防系统实现社区全覆盖无死角监控,做到人防、联防、技防有效联动。三是德治教化树新风。认真贯彻落实布拖县关于移风易俗“三个意见”精神,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全覆盖签订承诺书,坚持遏制陈规陋习。累计实现婚事简办320起、丧事简办186起,解除无效婚姻2177起,通过组织社区居民观看坝坝电影、参加达体舞、开展知识竞答等文体活动120余场,搬迁群众融入度、幸福感不断提升。在依撒社区,依托“彝路相伴”三年行动项目,健全特殊困难家庭“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对61户孤寡老人户和36户特殊困难儿童家庭灵活落实代种代养和赡养抚养帮扶政策;创建社区老年人食堂,为24名80岁以上老人落实2元就餐服务,开展老年人免费洗衣、理发、保洁和儿童课外辅导、夏令营等关爱服务,社区融入明显增强。
     找准基层治理“关键点”,在补齐公共设施短板上精准发力,优化完善配套设施。组织66家县级帮扶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落实600万元的补短资金,开展依撒社区公共地段升级改造工程,对114栋居民楼、14个广场和2个服务中心周边开展全覆盖绿化,同步在社区公共区域全覆盖配套建设停车场、充电桩和公共桌椅,新建14个公共厕所,2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的警务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套率达100%。整合撤并学校15所,将全县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集中入学,在投资6300万元修建依撒小学全面满足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整合落实2.65亿元资金打造特木里镇初级中学,项目于9月投入使用,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高标准、高质量保障。投入400余万元流转1500亩土地打造彝美蔬菜产业园区,同步整合340万元衔接资金在特木里镇四且村开展社区居民迁出地畜圈和生产用房建设,鼓励搬迁群众自种代种,充分盘活生产资源,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水平。
     找准基层治理“突破点”,在带动就业增收上精准发力,持续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一是推进劳务输出增收一批。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成立布拖奔康劳务公司,有序组织14225名劳动力外出务工,用好东西部协作劳务优惠政策,向浙江慈溪输送务工人员309人次,去年投入2276.158万元用于搬迁群众产业奖补和就业奖补,多措并举促进搬迁群众增收。二是发展产业就地消化一批。在依撒社区建成彝绣扶贫车间,在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公司、彝之源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茂食品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中挂牌建成了13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00余人,建成布江蜀丰现代农业产业园、拖觉高原蓝莓产业园等12个配套农业产业园区,吸纳700多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投入4500万元在依撒社区建设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9月底前将投入使用,预计实现300人以上务工就业。三是鼓励创业示范带动一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创业贷款170万元,鼓励引导17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四是抓好政策兜底保障一批。加强公益性岗位统筹使用力度,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1586个,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劳动力。(布拖县委组织部  胡魁明)







0
热门图片
布拖县委常
深刻剖析问
布拖县:做
训强“领头

技术支持| 法律顾问: 四川法奥律师事务所 四川蜀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18. 成都盛世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蜀ICP备130234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