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报道讯 今年以来,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聚焦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紧盯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持续推动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全域便民,服务力量不断充实。一是夯实服务体系“强根基”。根据水宁“百日场”与花溪赶场日(2、5、8)实际,统筹推进水宁寺镇便民服务中心、花溪分中心规范化、便利化、亲民化建设,明确中心正副主任轮流带班和3名花溪本地干部在分中心常驻留守,逢场日增派1名副科级领导和4名工作人员集中下沉花溪服务,促进便民服务高效运行。二是推动红色代办“零距离”。探索“1+N”模式,组建由村(社区)常职干部兼任队长,小组长、聚居点“点长”为队员的2支“红色代办队”和6支“红色轻骑队”。根据群众需求梳理村(社区)《代办服务事项清单》21项,提供坐班接件、预约响应、下沉代办等服务,积极兑现办件补贴,推动红色代办实体化运行。三是打通为民服务“最末梢”。公推公选71个聚居点“点长”,理顺5项职责,制定3本台账,为群众提供惠民惠农政策的咨询和解答、简易文稿的代拟和收集、办事资料的汇总和上报等基础性代办服务,实现聚居点群众简易公共服务“办事不出门”。
全面下沉,服务份量不断厚实。一是接续摸清底数。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紧盯乡镇公共服务改革,形成《水宁寺镇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厘清业务指导部门、明确办理人员及办结时限,真正做到便民服务事项底数清、情况明。二是接力抓好承接。根据47项公共服务事项,主动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有序抓好相关事项承接,坚持常态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效率。截至目前,已进行常态培训8次,专项培训3次,镇本级能办理6大类38项公共服务事项,办理事项较改革前增长25.6%。三是接龙强化宣传。采取“传统+新媒”“线上+线下”等方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案例解读、文化浸润等,不断提升群众便民服务参与度。今年以来,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000余份,组织五老宣传队演出15场次,通过QQ群、微信群发布政策宣传音(视)频43条,点击量上万次。
全新亮相,服务质量不断硬实。一是“一次性”告知让群众省心。针对群众关心的民政、建房、社保等民生热点,厘清经办窗口服务事项所需法定资料,制作《公共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清单》《水宁寺镇便民服务联系卡》,同步畅通便民服务热线,解决群众办事“反复跑”问题。二是“一条龙”服务让群众暖心。围绕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对特殊门诊申报、居民参保、生存认证等业务主动对接群众,限定时间节点,集中开展“下沉办”“上门帮”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项行动6场次,为300余人次提供上门服务。三是“一键式”评价让群众放心。主动要求群众在四川“政务服务评价仪”和《办件满意度评价单》上对办事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建立奖优罚劣管理制度,对每月满意度95%以下的进行通报批评,对连续三个月满意度达100%的,在职级晋升、办件薪酬等方面予以倾斜。四是“一体化”升级让群众舒心。依托“三化”建设和系统治理,对便民服务中心和花溪分中心办事大厅进行提档升级,规范设置咨询引导、等候休息、母婴室、便民自助等4个功能区;严实开展便民服务中心干部作风整顿,主动适应群众需求。(来源:巴州区水宁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