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四川报道网 当前时间:
http://bz.scbdw.cn
 
 
 
 

 

 

首页 部门动态工商质检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党风廉政政策法规科技教育三农在线旅游美食卫健|市场监管交通建设
随叫随到 他是村民的“120”
2018-05-16 12:21:26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冯小春
     “都说医者要有仁心,村民把健康托付给我,我就要竭尽所能为他们负责。”5月4日,平昌县喜神乡铜佛村村医程文锡又背起了自己的药箱,准备到患者家中出诊。铜佛村四面环山、人居分散,但是对于程文锡来说,出诊并不算难事,30年来的脚步丈量,他熟悉去往任何一家的便捷之道。每当家中有人被病痛折磨之时,从山岭沟壑间穿梭而来的白大褂,仿佛给村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挑起担子他希望村民看病不难
     “小时候我的妈妈身体就不好,但是那时在村里看病实在是太困难了,每次都要走上好久的路去乡上看病。”程文锡告诉记者,儿时母亲就医不便、身体饱受苦痛的情景深深烙刻在他记忆里。“从那时起,我就想学医,想让母亲和村民们不跑远路就能看病。”1983年8月,意气风发的程文锡从高中毕业了,他没有多想,即刻选择回到老家拜师学医。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1986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铜佛村成为了一名村医。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里,敲门声、呼喊声就是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人来敲我家门,估计就是患者来了。”程文锡回忆说,那时候村里有人大喊“程文锡快来哦,家里有人不舒服了”。他就会赶紧背着药箱往那家跑。“那个时候我们能用的检查设备就是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这‘老三件’。”
     为了更好地成为村民们的健康依靠,程文锡白天穿梭在田间小道,晚上挑灯钻研业务。在这几十年的岁月里,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挑起这个担子,只要有需求,那就是号令,不能退缩,只有前进。”
      
      随叫随到山岭间守护健康
      “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天晴下雨,只要有病,打他电话都会马上赶过来。”在村民眼里,程文锡就是村里的“120”。平时村民无论大病小病,只要上门找到他或是打电话给他,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
     2016年初夏的一个夜晚,凌晨一点多左右,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程文锡从梦中惊醒。“文锡,你快来哦,蒲秀全流鼻血不止,把两个鼻孔塞了,就从口里出来,时不时还吐血块,有好长时间了”。程文锡知道这位老人已近八十岁,儿子媳妇都没在身边。“而且老人是高血压患者,如果出血太多会休克。”一想到老人的情况,程文锡赶紧起身披上外套准备往外走。即使前一天出诊时,程文锡不小心把左脚关节扭到了,但他没有犹豫过一秒。
     整理好药械后,程文锡正准备出发,突然间,手机又响了。“我当时心跳都加速了,担心是病情严重了。”他迅速接起电话,原来是另一位老人王安和。“我家属胃疼得很,又呕吐,你能不能过来哦。”从语气中,程文锡感受到他的迫切请求。“但是蒲秀全高血压出血如果不及时控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实在没有办法,程文锡只能先告诉王安和一个方法让患者先缓解下痛苦。与此同时带上两家所需的药品,骑上摩托车前往蒲秀全家。
     到了蒲秀全家,程文锡看到地上全是带血迹的餐纸,蒲秀全老人口里不停吐出血块。看到此情形,程文锡赶紧拿起钳子,将纱条浸上止血药,从鼻孔填入鼻腔直达出血处,并且立即输液。大约五分钟过后,血渐渐止住了。
     在安排好邻居照看老人以后,程文锡赶紧收拾好药箱准备前往下一家。两家之间相隔大约三公里的路程,偏偏摩托车还骑不到家,程文锡脚痛难耐。“但是要忍住啊,因为患者更疼、更难受。”他脑里绷紧着一根弦,疾步向王安和家中赶路。边走还边拿起手机询问蒲秀全输液情况,如有什么情况自己就赶回去。
     一夜的紧张,一夜的劳累,经过三个来回往返,患者均有所好转。此时,天亮了,程文锡正准备回家休息,电话又响了,“给我弄点药嘛”。“等会儿,我马上到”。迎着初升的太阳,程文锡骑着摩托车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杨德祥 郝光辉)







0
热门图片
月下天马—
博作村来了
张中信作品
巴州区九小

技术支持| 法律顾问: 四川法奥律师事务所 四川蜀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18. 成都盛世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蜀ICP备130234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