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输血”“造血”功能助力深度贫困地区圆梦小康
2019-06-25 19:36:57 来自:四川报道网 编辑:冯小春
当前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针对实际问题,切实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引导农民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做好劳动力资源入户调查,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发展后劲,实事求是地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让贫困户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9月14日《巴中日报》)
引导农民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实事求是地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等举措实际上就是在脱贫攻坚中不仅要切实做好帮的输血功能,更要做好创的自身造血功能。要做到坚持输血与造血两守抓,才能真正引领群众脱贫摘帽,进而脱贫奔康。
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同步圆梦小康成为人民群众热切的期待,政府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正在不断增大,深度贫困地区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效。面对促农增收、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贫困群众协力合作,共同绘制同步建成小康、脱贫致富的宏伟蓝图。
实现贫困群众增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输血”。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身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自身资源开发程度低、资金不足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存在,无法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因此,这样的贫困地区急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国家政策倾斜农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结合地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覆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新农村;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不断探索完善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合作模式,为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实现贫困群众增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贫困群众自身实现“造血”,深度贫困地区的交通有待畅通、自身资源有待开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因为这些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巨大。结合国家和社会政策与资金鼎力扶持与帮扶,不断转变观念,开发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旅游、节水设施蔬菜、设施养殖、林下养殖和优质林果等产业,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积极将引进资金作为融资,培育民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要切实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尤其要特别加大帮扶力度与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自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紧密结合,切实促进“输血”与“造血”两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必将会实现。圆梦小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南江县大河镇政府 杨帆)